入夏以来,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华镇依托六盘水市凉爽气候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毗邻大河堡、月照养生谷、神雕峰等六盘水市知名景点,成功构建“半小时避暑旅游圈”,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当地民宿产业迎来“井喷式”增长。木城客栈、半日闲、阿拉旅馆、望山溪野、牛鼻洞攀岩避暑之家、小海螺避暑山庄等特色民宿各具魅力,成为游客避暑纳凉、攀岩、体验田园生活的热门选择。经走访发现,保华镇的特色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现象,游客需提前一周排队登记才能预订到房间。
“现在我们的客房已经排到8月中旬了,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咨询电话。”木城客栈负责人冯朝江说道。据统计,保华镇民宿6月以来接待游客量已突破3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5%,创历史新高。
在小海螺避暑山庄前台,来自湖南的游客王女士正在办理入住登记。王女士说:“我们提前10天预约才订到房间,没想到这么火爆。”据了解,保华镇民宿平均入住率高达95%,部分民宿甚至出现“加床”现象。
尽管需求旺盛,保华镇民宿仍保持包吃包住人均每天100元的亲民价格。为提升游客体验,保华镇积极推动“避暑+文化+生态”多元融合,各民宿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增设24小时管家服务,推出“清凉套餐”,包含接送和导游服务,结合本地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推出火把节、民族歌舞表演、农家长桌宴等活动,让游客在享受清凉的同时沉浸式感受民俗风情,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这些充满民族风情的体验项目,让避暑旅游从单纯的“住下来”升级为“玩起来”,回头客越来越多,为当地民宿经济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
每到夜晚,木城客栈举办的“篝火晚会”都吸引近百名游客参与。游客们在彝族姑娘的带领下,围着篝火跳起传统舞蹈。“太震撼了!在城市酒店里根本体验不到这种原生态的狂欢。”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先生兴奋地说。
除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体验之外,保华镇各民宿、农家乐纷纷拿出“看家本领”,餐桌上的小炒农家腊肉、炖土鸡、黄焖羊肉、肉沫炒糯玉米、土豆丝等本地原生态美食再加上一碗贵州人“标配”农家酸汤,令人垂涎欲滴,让游客得到“舌尖”与“心间”双重满足。
在钟山区保华镇,还有一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秘境——双桥水库。尽管距离城区相对较远,但这片山水相依的美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游客们白天赏水库之绝美风光,午后享碧波之沁人清凉,夜晚探湖面之神秘浪漫,成为保华镇民宿经济的新增长点。走进双桥村,“湘、川、渝、粤”牌照的车辆停满乡间小道。来自湖南的游客朱女士介绍,她们在抖音刷到这里民宿的视频,视频里风景非常美,于是关系较好的6家大人小孩20多个相约来到双桥村租住,她们租住的这家民宿共有二十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干净整洁,民宿老板提供做饭的场地,很方便。一个月1万零800元的租金,很划算,而且水库风景绝美,在屋里就能看到青山环绕水质清澈的水库,有一种住“海景房”的感觉,明年一定会再来,而且还会带更多的人来。这也许就是“居山野湖水旁,偷得浮生半日闲”,便是人们向往的生活。
“我们正在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特色民宿以及农家乐,既分流城区客源拥挤现象,又带动村民增收。”保华镇党务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保华镇积极与旅行社合作,搭建稳定客源渠道,吸引北京、上海、浙江、南京等地游客组团入住,形成稳定的团队游市场。与此同时,重庆、四川、湖南、广州等地的游客则更倾向于自驾游,他们通过线上预约与各民宿商定好入住时间,安排好出行计划,享受自由灵活的旅行方式。
保华镇宣传委员郭雨燚表示,目前保华镇新增旅游业态30余家,下一步将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对民宿服务、消防设施、食品安全等检查,做好游客安全保障。同时推动民宿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挖掘更多民族文化和生态潜力,打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全季旅游模式,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推动乡村旅游从“季节火爆”迈向“全年常热”,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持续,保华镇民宿预订量仍在攀升。如今的保华镇正以“凉”字招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成为钟山区文旅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