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盘水市钟山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新时代营造绿水青山、建设魅力钟山。
六盘水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长期以来,“江南煤海”“十里钢城”成了六盘水的标签,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历了因粗放发展、破坏环境造成的生态危机。
2015年至2017年,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连续3年未完成上级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PM2.5年均浓度在2018年以前一直未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7年钟山区是全省唯一PM10和PM2.5平均浓度双不达标的县(区)。
自1996年起,钟山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土法炼锌共遗留土法炼锌废渣总量约940.879万吨,面积约1256亩(837720㎡),造成了周边土壤污染。从水环境质量看,作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的水城河,八十年代以前,河水清澈透明,是人民群众洗衣洗菜、儿童戏水摸鱼的好地方。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的扩张,河水开始受到污染,整条河流成了一条排污沟、排洪沟。
对此,钟山区立足生态环境污染实际,摸清问题症结,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全区上下共同发力,依靠群众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全市长期不懈努力,生态环境实现了根本好转。
如今,清澈的河水宛如一条玉带,岸边的绿化沿河道蔓延数公里,流水给城市带来灵气和魅力……这些,是钟山人的自信和骄傲,更是一份通过不懈努力得来的幸福感。
打赢“蓝天保卫战”。钟山区持续开展建筑、交通、工业、砂石矿山(商混)、道路、冒黑烟车、散煤销售点和餐饮油烟等八大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水钢先后累计投资2亿余元建成3、4号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3号高炉出铁场除尘系统升级改造、原煤堆场大棚等7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开展移动源污染专项行动,联合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路检路查联合执法;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实施黑烟车智能抓拍项目,有效减少了黑烟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狠抓春节、中元节等特殊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中元节实施集中焚烧。
打赢“碧水保卫战”。钟山区配合市级实施完成了水钢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凤池园水体整治、明湖湿地公园治理等 13 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项目,在河道两侧设置截污干渠(管),对沿河各种污水排放口进行截污或改造尽可能将沿河直排污水全部收集,基本解决污水直排入河问题;达到消除黑臭水体、显著改善水体感官,提升水质、美化景观,恢复城市景观用水河流功能;通过生态堤岸、水生态景观、景观坝、绿化景观、慢行系统、中水回收利用的构建,基本消除了水城河黑臭水体;累计投入约1.4亿元实施完成双桥水库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交通穿越、退耕还林等工程;投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1030万元实施关门山水库、海发水库、营盘水库环境综合整治。
打赢“乡村环境整治战”。钟山区按年度分计划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4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资6224万元建成大湾、汪家寨、大河等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资5833万元开展保华、南开、木果、青林、金盆等5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一体化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约5亿元实施六盘水钟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覆盖大湾、汪家寨、大河、月照的近30个行政村;争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资金约1亿元,实施双桥水库二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印发《钟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设施运行正常。
通过一系列努力,钟山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逐年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2018年钟山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6.7%,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100%,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100%,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6%,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8年以来全区所有省控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水城河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双桥水库、龙贵地水库等2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18一2020年连续三年受到了省生态环境厅的通报表扬。
如今,钟山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工作厚植为民理念,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城市管理能力不断强化,“江南煤都”漂亮转身成为“中国凉都”,漫步钟山,每一个生活在凉都的人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道路宽了,交通畅了,绿地多了,游园美了,空气好了,秩序好了,环境越来越怡人,“绿色”成为城市总基调,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大美凉都也声名远播。(记者 王瑞刚 实习生 陈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