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动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重点任务,真蹲实驻、真帮实扶、真抓实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实绩突出、群众赞誉的先进典型。今年6月,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表彰一批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优秀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从6月6日开始,省内主要媒体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展现他们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为民奉献,团结带领乡亲们奋力描绘乡村全面振兴斑斓画卷的风采。
龚德林(右)与芦笙文化传承人(左)
“今年的樱桃产了600多万斤,农户年均增收8500元……”眼前正在介绍村情的这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是六盘水市钟山区融媒体中心派驻青林乡田坝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龚德林。得益于曾经在钟山区脱贫攻坚总攻指挥部5年的工作经验,龚德林深知,不论大事小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根本,立志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
龚德林(右)帮助村民分销樱桃
回忆起2022年3月初入田坝村时,龚德林笑着说:“当时有些村民听说来的是个记者,都质疑我能不能搞得来农村工作。”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龚德林到村第二天就扎进了矛盾堆里——田坝村一组13户农户因光伏占地赔偿问题相约上访,他叫上村支书,发挥记者善于沟通的长处,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找来光伏施工方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既站在农户立场争取合理权益,又向施工方阐明实际情况。多次协商,施工方终于与农户重新签订土地占用协议。“这个记者还挺能办事。”村民顺利拿到赔偿款,对龚德林多了几分信任。
龚德林(中)走访群众
赢得村民信任,龚德林开始谋划产业。“田坝村夏天温高,雨水充沛,冬无严寒,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精品水果和水产养殖。”于是,他制定“党建+ 3210”发展规划:种植3000亩樱桃、养殖200头肉牛、打造1个农事体验项目、实现垃圾0堆积、污水0排放。
乘着退耕还林东风,3000亩玛瑙红樱桃树苗很快扎根田坝村。今年“五一”假期,收购商的货车与游客的私家车挤满村道,日均接待采摘游客800人次。村民黄伯刚靠卖樱桃赚了2万多元,见人就夸“种樱桃比种玉米好”。
龚德林查看肉牛养殖行业
“书记,我没有钱能不能养牛?”看着乡里建立起饲料草种植、疫病防控、粪污处理全链条肉牛养殖体系,村集体还与贵州机场公司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村民严子俊提出了养牛的想法。听到严子俊的话,龚德林笑着说:“只要想养,我们帮你申请贴息贷款,技术方面会请专家定期上门指导,合作社负责帮助销售。”现在,严子俊每年养殖四、五头牛,实现收入4万元。全村148户养殖户年存栏肉牛约230余头,户年均增收0.65万元。
龚德林(右)查看产业发展情况
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在龚德林的帮助下,曾经长期被洪水淹没,让小营八组73户村民头疼的120亩“摞荒田”也焕发新生,变成了农事体验基地,年接待研学团队1.3万人次。
发展正式党员8名、预备党员7名,争取到项目4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5个,助力村集体经济从0.7万元增长到21.5万元……三年驻村,龚德林以实际行动诠释“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初心。他表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将继续扎根基层,带领村民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