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赤松茸集中采摘的黄金时期。9月12日,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马戛村的林下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扑面而来。林地头间,一簇簇饱满的赤松茸破土而出,宛如撑开的小伞,色泽鲜亮诱人;村民与游客穿梭在菌垄之间,指尖翻飞间将新鲜的赤松茸采收装篮,脸上洋溢的笑容,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片被森林覆盖率环抱的土地,如今因赤松茸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兼具细腻口感与丰富营养的珍稀食用菌,赤松茸的市场认可度与美誉度逐年攀升,而马戛村恰好坐拥湿润气候、广阔闲置林下空间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村支两委给出了答案。 “去年经过多方考察、科学论证,我们最终确定把赤松茸种植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突破口。”马戛村党支部书记李吉奎介绍,为打消种植户顾虑、保障产业起步,村里不仅邀请农业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还同步完善了基地周边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如今,马戛村已建成规模化赤松茸种植基地,并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村民深度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发展格局。
“最近刷朋友圈总刷到马戛村赤松茸采摘的热闹场景,今天特意抽空带家人来体验!你看这满眼绿意、空气又清新,还亲手采了两篮新鲜松茸,这趟真没白来!” 游客谢丽萍提着刚采收的赤松茸,脸上满是笑意。 六盘水阿启鑫隆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马戛村赤松茸产业的核心,合作社负责人李吉才谈起今年的收成,语气中满是信心:“今年是我们第二年种赤松茸,种植规模扩大到了十余亩,现在每天能采摘1000多斤。我们一直模拟野生环境种植,赤松茸的品质特别好,口感鲜嫩、营养足,订单除了覆盖全市,还卖到了周边省份。”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当地村民。每到赤松茸采摘季,种植基地就成了村民家门口的“致富工坊”,周边村民纷纷加入采摘队伍,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在家门口打工,一天能挣200元左右,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比出去打工踏实多了!”正在菌垄间采收赤松茸的村民张大姐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话语里满是对这份工作的认可。 不仅满足于当下的丰收,合作社已为产业长远发展绘好了蓝图。李吉才透露,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赤松茸种植规模,同时引入竹荪、天麻等特色菌类品种,构建多元化的菌类产业矩阵;此外,还将重点打造“双戛防野生赤松茸”特色品牌,借助电商平台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结合乡村旅游开发采摘体验项目,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就是想让赤松茸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让大家都能共享产业发展的好处。
小小赤松茸,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马戛村以赤松茸种植为抓手,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林下经济之路。 钟山区双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赤松茸等产业与乡村旅游、电商销售深度融合,以产业兴旺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在绿水青山间书写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