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河镇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法治建设责任。一是强化学习领悟。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述法、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开展交流研讨等形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2024年,组织召开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8次,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和其他法律法规等内容。二是构建坚实领导框架。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三是精心制定工作计划。深入调研我镇法治建设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并将法治建设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村(社区),加强跟踪检查和督促指导,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四是严格工作考核评价。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组织开展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检查,充分调动各村(社区)和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按照“地域相近、人员相亲、产业相连”的原则,将全镇科学划分为67个综合网格和3个专属网格,组建37个网格党小组覆盖全镇67个综合网格,打造“社情民意一传到顶、政策措施一通到底”的基层治理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坚决避免“小矛盾”变成“大问题”。2024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364件,成功调解结案364件。
(三)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一是用好法治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基层法庭、司法所、大河镇禁毒警示教育基地、小广场宣传栏等阵地,通过以案释法、旁观庭审、张贴法治宣传海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养全民法治意识。二是在“6·26”“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法治志愿者,线上线下统筹推进,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全年在学校、广场、小区等开展集中宣传15次,发放宣传物品及知识折页1000余份,入户走访宣传60余次,走访群众5000余户,覆盖群众8000余人,工作群、网格群、联户群、朋友圈转发宣传链接500余条。
(四)严格规范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一是抓关键少数强意识。通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加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旁听的方式,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推进依法决策,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全年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共参加庭审旁听2次。二是抓干部队伍强执法。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组织6名人员申请执法证,对执法证进行动态监管,提升执法水平。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全年共开展行政执法培训4次。三是抓制度执行强规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及时通过政府网站等平台公开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信息。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镇执法部门配备执法记录仪10台。强化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向法律顾问征求意见,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方式,确保决策合法合规。四是抓专项整治强成效。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基层干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紧盯道路交通、防灾减灾、燃气安全、校园安全、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领域,强化区域巡查和隐患整改跟踪督办,全力消除安全生产风险。2024年,巡查大河边煤矿21次、安凯达5次、道路交通75次,联合开展燃气、景区、校园安全检查10余次,通过各类排查检查共查出安全隐患524条,整改521条,上报处理3条。有力保障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二、存在的不足
(一)对法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没有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法治宣传教育、执法培训、法治研究等工作的保障不够,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机构改革后,综合执法队的规范管理、物资保障、教育培训、执法监督等工作较为滞后,法治工作人员数量与日益繁重的法治建设任务不相适应,执法人员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部分法治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完善,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法治人才。
(三)法治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部分法治建设工作制度不够健全,部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没有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同时,各部门之间在法治建设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跨部门的联合执法、协同监管等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执法效果。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开展精准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培训,提高其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普法责任,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估,推动工作落实。
(二)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一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执法等方式,增强执法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二是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拓宽外部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形成最大合力。三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执法。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和约束,倡导文明执法,推行柔性执法,注重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提高执法效果。
(三)进一步提升依法决策能力。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加强对新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学习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为依法决策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二是扩大公众参与法治建设渠道。拓宽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渠道和方式,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及时将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向社会公布,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风险论证评估。建立专家库,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决策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四)进一步加强法治工作保障。一是加大对法治建设工作的投入。充实法治工作队伍,加大对法治宣传教育、执法培训、法治研究等工作力度,保障法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法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法治工作信息平台,推广应用电子执法文书,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三是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