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大河镇完成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轮换工作,上级部门及本镇共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5名,其中驻村第一书记5名。两个多月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驻村生活。
朱嘉 大河镇大箐村驻村第一书记(左一)
驻村两月多来,身份的转变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与思考,办公地点从机关办公室来到了田间地头,大箐村是一个很美且很有人情味的乡村,他们充分利用适宜茶叶生长的地理优势,通过与周围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参与茶树种植,实现增收。每次和老乡们一起摘茶,看着老乡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挂在腰前的框装满了茶叶,我的工作充满了干劲儿,这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大箐给的“勋章”,我相信大箐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老百姓会越来越幸福。图为大河镇大箐村驻村第一书记朱嘉(左一)帮助农户采摘茶叶。
李玉洪 大河镇大桥村驻村第一书记(右三)
不知不觉,到大桥村已有两月。回头一看,那些“第一次”像刚摘的蔬菜,带着泥巴味,我一捆一捆的抱在怀里。第一次在汛期顶着瓢泼大雨,踩着稀泥往河边跑查看水位,看到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有条不紊地开展防汛工作,让人心里很踏实;第一次走进老乡家中围坐在一起,听大伯们讲述“烦心事”,听大娘抱怨生活点滴等,让我深刻认识到驻村不是简单的“镀金”,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为民办事不在惊天动地,而在点点滴滴。下一步,我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帮扶产业项目落地,做好民生服务保障,始终把村民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风向标”,让每一份努力都扎根泥土、惠及民生,让大桥村的产业更兴旺、村民更富裕、乡村更美丽,以实际行动向组织和群众交上满意答卷。图为大河镇大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玉洪(右三)入户走访。
兰娇艳 大河镇大地村驻村第一书记(左一)
作为市直机关工委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两月有余,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机关到田间地头,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服务的初心与助力乡村的激情。每次走村入户,给老乡们宣传政策,他们总是笑嘻嘻的欢迎我,认真倾听我所讲述的内容,有事没事总会拨通我的电话要和我唠唠家常,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乡亲们对发展的渴盼和对组织的信任。今后,我将积极发挥工委干部优势,以“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的态度,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培育和民生改善,与村“两委”同心协力,把政策落到实处,把实事办到心坎,为这片热土注入坚实可靠的“红色力量”。图为大河镇大地村驻村第一书记兰娇艳(左一)入户宣传。
董万祥 大河镇周家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左三)
重返周家寨这片热土已两月有余。两年深耕,见证了危房改造、产业初萌,与乡亲们结下深厚情谊,过去只是以驻村工作队员身份与大家相处,现在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看着老百姓眼里的光,更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深知成果需巩固,新路待开拓。新一轮驻村的这六十多天,走得更深,问得更细,防返贫的弦要绷紧,产业升级的路怎么闯?老乡们一句“书记又回来啦”,是信任更是鞭策。新笔记本已重新记录,承载着新老交织的期盼。我将继续扎根,与乡亲们携手,在这片倾注心血的土地上,书写更坚实的振兴篇章。图为大河镇周家寨村驻村第一书记董万祥(左三)了解农户庄稼情况。
黄涛 大河镇新曜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左一)
从市幼专图书馆的静谧书香,到驻村的泥土芬芳,转变巨大却倍感使命光荣。驻村有两个多月了,行走田间地头,坐访农家炕头,笔记本里不仅记着村情民意,更映照出乡亲们对知识、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渴望。在走访社区居民曹某某外地就医后有部分医疗费用因时间长等原因未及时报销,了解情况后联系区医保局为其办理报销后,曹某某高兴地拿着报销单来村里表示感激,他的一句句“谢谢书记”的话语让我觉得驻村工作很有意义,我始终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办好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小书记”也能成就“大作为”。图为大河镇新曜社区驻村第一书记黄涛(左一)接访群众。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下一步,大河镇将严格落实相关驻村帮扶政策,持续关注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驻村工作队在难处蹲苗,在苦中历练,关键时刻挺在前,重要工作抓在手,惠民规划落实处,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带领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