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四位一体”联络沟通协调机制,细化工作职责和任务,定期深入企业走访座谈调研,梳理政策文件形成《工业产业相关配套政策摘编》,并通过入企走访、微信宣传等方式,及时将惠企政策宣传至企业。优化扶持政策。
二是落实要素支撑。及时梳理国家、省、市、区在企业融资贷款、税费优惠、“两直达”资金等政策,深入企业开展专项宣传,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清障、助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美味园、瑞泰实业2家企业被省级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优化服务效能。组织企业开展高级职称评定、工艺美术师、民族民间能工巧匠等申报工作,促进企业专业化队伍提升。积极组织辖区家企业参加银河、星光等线上线下培训;引导企业“走出去”参加“西洽会”“中博会”“世博会”“工博会”等展览(博览)会,适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跟踪解决企业存在问题。
四是鼓励企业创新。围绕市场需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实体经济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开发本地原材料,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深入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大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加强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