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1”个精准识别管理体系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手段,持续摸排,确保底数清晰。各村严格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摸排要求,根据救助对象台账名单,全覆盖走访摸排,及时对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及基本情况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及时更新现有信息,严格落实国家低保政策,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城市低保34户84人,农村低保174户485人。
二是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牵头,对各村上报救助对象信息进行再统计、再筛选、再审核,每月报街道党工委会议审定动态调整情况,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要求,精准认定救助对象。
三是设立举报箱,鼓励居民对不实低保申请进行举报,加强社会监督。对举报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对违规申请低保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二、打造“1”条高效发放通道
一是与银行合作,为低保对象开设专门的低保发放账户,确保资金安全、及时到账。利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便捷渠道,让低保对象可以随时查询资金发放情况。
二是建立电子发放台账,每个月银行会反馈给街道每一笔低保资金的发放时间、金额、对象等信息,便于管理和监督。同时,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向低保对象发送发放通知,提高透明度。
三是优化发放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发放效率。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三、开展“1”系列帮扶服务
一是成立低保对象帮扶小组,由街道工作人员、志愿者、专业社工等组成,为低保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帮扶服务。包括生活照料21次、心理疏导21次、就业指导16次等,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开展就业推荐活动,根据低保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推荐活动1次,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积极与企业对接,为有就业意愿的低保对象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是建立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进行回访和评估,及时调整低保待遇。对通过帮扶实现脱贫的对象,及时退出低保范围,确保低保资源真正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城市低保退出5户,农村低保退出1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