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钟山区围绕“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紧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就业增收,聚焦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和安居乐业,在推动搬迁群众就业上狠下功夫,确保搬迁群众有业可就、有业可创、有钱可赚。
一、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就业。劳务输出是短期内增收最直接有效地办法,通过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搬迁劳动力就业率。2023年钟山区通过收集就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向搬迁劳动力推送就业信息12次,推送岗位4000余个,有组织劳务输出1725人。兑现737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一次性交通补贴39.55万元,发放易地扶贫搬迁窗口就业服务补助6万元。
二、统筹周边用工需求,及时对口推荐岗位促进就业。积极摸排统筹周边企业用工需求,签订用工协议。针对不同情况的劳动力,逐户分析就业难点、痛点,结合实际为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无法长期外出的劳动力,优先推荐周边企业就业。利用周边企业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全区安置点周边企业有74个,带动就业785人。
三、建设扶贫工厂,创造就业岗位促就业。充分发挥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建设扶贫工厂。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钟山区建成帮扶车间7个,吸纳112人就业。今年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个,奖励企业10万元。
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能力促进就业。技能是劳动力的核心竞争力,技能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还可以拓宽搬迁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以此增加就业率。通过培训,让搬迁劳动力学到许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增强就业综合能力。同时,培训也可以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渠道,使劳动力了解到更多的招聘需求和薪酬待遇,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2023年以来,开展职业技术培训72人次。
五、政策支持帮扶,宣传动员自主创业促就业。结合实际动员有一技之长的搬迁群众自主创业,积极提供政策咨询、手续办理等帮扶,大力开展宣传动员活动,树立成功案例榜样力量,引导以助创业。目前钟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自谋职业52人。向4名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万元,带动就业5人。
六、有针对性地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劳动力促进就业。搬迁劳动力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无法外出务工人员,通过政策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地开发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切实帮助困难户实现就业。 2023年,利用中央戴帽资金180.5万元,开发易扶公益性岗位155个,有效解决易扶搬迁群众就近就业155人,岗位补助资金已兑现126.35万元。
截至目前,钟山区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安置2016户9667人,有劳动力家庭1860户4824人,已实现就业1860户4624人,其中省外就业1725人,区内就业2537人,区外省内就业362人,就业率95.85%,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