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枝一叶,一呼吸都因美好生活而同频共振。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发展环境、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的综合考量。
钟山区将文明创建作为一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建设、一项着眼发展、围绕发展、服务发展、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来抓,为把优质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2016年来,钟山区印发了各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制定《钟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工作方案》、出台《“万名干部进万家·创文民意大走访”活动方案》等,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钟山区加大环卫机械化设施设备投入,强化环卫作业人员管理、超门面经营管理、社区院落物业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开展“千院大战”、文明交通、文明施工等一系列文明提升行动,发挥数字化城管“侦察兵”和“快速传令兵”的作用,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019年以来,钟山区财政累计投入约1.2亿元左右投入到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园林绿化、市政公共设施维修维护等创文工作;2019年以来共计出动相关工作人员100万余人次、各种特种作业车辆15万余车次助力中心城区“创文”工作,夯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环境基础。
一个个生动数据书写的改变就在身边。
“社区工作人员真是无所不能,没想到你们连停车线都划得如此规范,女汉子们干起活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白改黑’完成后,黑色沥青路面上白色的交通标线更加显眼,交通状况大大改善,停车位也多了,道路清爽多了。”
前段时间,钟山区荷城街道科宣教中心工作人员到头塘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顶着烈日,辗转能扬搬迁街、金水南路划停车线,路旁店铺的大妈由衷感叹。
“能扬搬迁街、金水南路辖区住户及过往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时常造成交通堵塞,工作人员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提上划线漆、划线框等工具,到能扬搬迁街、金水南路划双停车线,规范车辆停放。”荷城街道的居民王英感受深刻。
不仅如此,在这里还完成了疏通雨水管道、施划交通标志标线和两侧停车位、完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等综合性改造,全方位、立体化打造科学、通达的城区干道。
“文明元素”日益增多,让这个曾经的商业中心焕发新的生机,而创文明城市,在解决百姓痛点中,更为老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老旧破损”等重点问题,钟山区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把创建的落脚点锁定在造福于民上,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下大力气投入财力人力逐一解决,专项整治。
民之所望,创文所向。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市民真切地感受得到。
截至今年7月10日,城市管网诊断清淤项目累计完成排水管网检测412.7公里;中心城区非开挖修复管道累计完成疏通清淤6644.82立方米,局部树脂固化674环,清掏检查井1182个,CIPP整体修复524.3米。新建排水管网项目累计完成管道安装1432.1米,雨水检查井2座,污水检查井20座。
事实上,这样的工作,钟山区从未停歇。
全长20.5公里,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唯一一条地表河流,兼具城市防洪、排涝和城市水体景观等功能的水城河就是最好的见证。2014年,水城河整治工作启动,河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喜人——明湖湿地公园颜值“爆表”、“三线”小镇美景“醉人”,成为钟山人的“幸福河”。
而在农村,今年借助“小康菜园”建设契机,钟山区严格按照“一个棚架、一垄菜园、一组果树”的标准,以农户为主体,按照“示范先行,引领推动”的原则,科学规划,融入文明因子,形成了大河、月照等美丽乡村风景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在过程,贵在民心。
数年来,无论创建方案如何改进,创建举措如何革新,为民惠民的创建宗旨始终不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钟山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目前全区小康菜园已完成27262户。
文明的因子,已经深深植根于这座城市前进的步伐里,并融入钟山儿女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当中,全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今年“五一”期间,钟山区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11.846万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7.89亿元。人们或徜徉在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或漫步在环境优美的各大景点,不论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沉浸在这座“文明之城”的美景中。
文明创建,正成为钟山百姓迈向美好生活永不停歇的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