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韭菜坪半山腰上的海嘎村,平均海拔两千四百多米,是贵州海拔最高的村寨,聚居人口以彝族为主。“海嘎”由彝语“侯嘎”(音译)翻译而来,是“大海之滨”的意思。海嘎村下嘎是一片凹地,由山上大量的水形成湖泊,这就是海嘎名字的由来。曾几何时,因海拔高,交通不便,海嘎人“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洋芋饭、喝的是望天水、穿的是布巾巾”,偏远、落后、贫穷是过去海嘎村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省级文明村大湾镇海嘎村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动能,不断丰富党群联动方式和内容,以鲜红的党旗引领美丽村庄建设,坚持教育初心以嘹亮的歌声丰富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一步一脚印,打造村庄宁静宜居新面貌。立足乡情村情,重点实施美丽村庄改造行动。改善居住环境,硬化庭院地面、改造厨房、卫生间,将民族文化、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等资源有机结合,以彝族文化元素为蓝本的彩绘墙,实现一村一特、一寨一景、一寨一品的连片特色景观。远观海嘎,那矗立山间的一栋栋民居,彝族文化元素的彩绘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近年来,海嘎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将人居环境整治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活动,确保公路干净整洁,民居整齐划一,以实际行动提升全乡人居环境卫生工作,不断打造村庄宁静宜居新面貌。
一步一脚印,引领农村孩子寻找新航向。立足青春梦想,坚守教育之初心,郑龙校长和热爱音乐的顾亚老师的多年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用音乐和梦想为这些世代身居大山的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大门。一九六四年创办的海嘎小学,一直承载着当地村民的读书梦。但因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学校办学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条件艰苦,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能够坚守下来的寥寥无几,因地势高、条件艰苦、信息闭塞,从山脚下走路到学校得花三四个小时,交通极度不便,一度阻断了当地孩子的求学路。如今,海嘎小学已成为一所有一百多名学生的完小,这里书声琅琅,孩子们吃上了营养餐。海嘎小学的老师顾亚带领海嘎少年乐队的孩子们,亮相央视网络春晚舞台唱响《倔强》,用真挚童声唱出自立自强、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海嘎小学也收获了“贵州最高学府”“云上海嘎”“中国最摇滚的小学”的美誉,同时海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在充分发挥联动机制,联合海嘎小学积极拓展文明实践活动,今年暑假,先后邀请了六盘水师范学院、恒艺舞蹈、吉他公社等为海嘎小学的学生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教育活动,在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的同时,也教会了大家很多实用、有趣的生活技能和知识。新时代新气象,新农村有新风貌。如今,音乐梦想的种子已经在这里扎根,坚信,只要坚守教育之初心,农村的孩子将会在新的航向越走越远。
编辑:周琴
一审:吕娟
二审:肖世伟
三审: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