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野生菌采摘、售卖和食用的旺季,误食中毒事件频发,甚至导致死亡事故。荷泉街道地处中心城区,餐饮行业高度集中,辖区拥有数百家餐馆及6个农贸市场,为切实守护辖区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有效防范误采误食毒蘑菇风险,荷泉街道迅速响应,宣传、食安、城管部门和社区紧密联动,全面打响预防野生菌中毒防控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底线。
一是源头严防,筑牢误采误食“防火墙”
在重点区域布控。在人民中路沿线后山野生菌易生长区域,设立图文并茂的警示牌,清晰传递“禁止采食野生菌”信号;严管流通环节。街道食安办牵头,联合城管部门及各社区,对农贸市场、生鲜超市、流动摊贩展开高频次巡查,坚决取缔来源不明、无法辨识的野生菌销售。同步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货查验与索证索票,确保食用菌来源可溯、质量可靠;餐饮单位签订承诺书。街道探索组织辖区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签订《不加工、不售卖野生菌承诺书》,压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二是宣传入心,提升全民防范“免疫力”
街道宣传部门协同食安办,依托社区力量,发起立体化宣传攻势。充分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居民微信群、醒目海报等载体,全面铺开“野生菌危险勿采食”的警示信息。入户宣传重点瞄准风险意识较弱的老年人、儿童监护人、外来人员及有采食习惯的家庭,确保关键人群应知尽知。
三是应急高效,构建快速响应“生命线”
街道健全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疑似中毒事件。首先,要求做到信息速报,街道值班室接报后,立即上报区两办值班室。接着,迅速组织相关力量维护秩序、安抚家属,配合专业部门保护剩余食物、呕吐物等关键证据。最后,做好解释引导、舆论稳控工作,防止社会恐慌情绪蔓延。
据统计,目前街道社区发放、张贴野生菌宣传海报200份,转发线上官方宣传信息800余条,投放宣传标语11处,“以前总凭经验采菌子,吃了没事,看了街道发的宣传海报才知道风险这么大!那些警示图片触目惊心啊,今年说什么也不碰了。”居民张阿姨在麒麟社区农贸市场宣传点感慨道。随着街道防控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居民正从“经验论”转向“科学防”,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
自8月8日以来,街道城管队伍坚持每日巡查,值守至夜市人潮散尽。荷泉街道正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密的巡防、最广泛的动员,为辖区居民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野生菌中毒“防护墙”。在此,街道呼吁广大居民:珍爱生命,远离野生菌!请务必做到“四个不”: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不销售野生菌!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健康安全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