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钟山区大地村,暑气裹挟着田垄间的草木清气扑面而来,村活动室里却比田间更热闹几分。近日,钟山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叶支元一行刚一落座,便被村民们热切的目光包围——这场以“二人讲”为载体的医保政策宣讲,不是来“念文件”的,而是要把那些印在纸上的民生承诺,翻译成庄稼人能听懂的“乡土话语”。
“我们居民和职工报销待遇有啥区别?”“生娃住院的费用能报多少?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慢特病咋个申请?可以报销多少?”宣讲队以“一人问、一人答”的互动形式,将医保缴费、待遇标准、生育报销等政策“掰开揉碎”,送到村民身边,让惠民政策从“纸上”落到“实处”。
此次宣讲并非简单的政策宣读,而是聚焦村民最关心的医保问题,用“接地气”的方式破解理解壁垒。宣讲中,两位宣讲员化身“政策翻译官”,针对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异地就医备案流程、“两病”办理条件等高频问题,通过“提问引导思考、解答明晰要点”的模式,让抽象的规定变得可感可触。比如在讲解“慢特病报销”时,他们以“高血压”为例,细致说明申办条件、所需资料、报销比例和限额,让在场村民直呼“听懂了、记住了”。
“哎哟,以前总觉得交医保是白花钱,今天听干部们这么一讲,才晓得这里头好处这么多嘞!”村民李大婶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对医保政策的了解存在“盲区”,部分村民因看不懂政策文件、怕流程复杂而错失保障。此次区医保局主动下沉,将宣讲台搬到村里,正是瞄准了基层服务的“痛点”,以精准触达破解“政策落地难”的问题。
叶支元在宣讲后表示:“医保政策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让群众‘懂政策、会报销、得实惠’,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他强调:医保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不是靠车子轮子碾出来的,是靠脚底板量出来的,靠心窝子暖出来的。当政策的温度真正融入乡土,民生的根系才能扎得更深。